茅侃侃依然走在创业的路上。
只不过,经过10多年的折腾,他几度变换身份,还是发现年代最前沿的行业对他最有挑战。
于是,他一猛子跳入到互联网+的大潮中。
出生于1983年的他,作为当年八零后创业人士符号式人物,马上而立。
留长发、信命理、痴迷刺青,虽然十几年来历程了各种职场身份:红旗中文2000、市科委、联众游戏、年代美兆与目前的中澳凯尔健康合作伙伴和纵横经纬信息技术公司创始合作伙伴,但性格却一点没变。
他形容自己成熟度特别低,不过正是敢于面对这一点,他开始放手一些东西。
专心做个大商品经理也很好,你会精力集中。
做自己善于的事最好。
十月底的一天,茅侃侃在北京北四环的一家咖啡馆里初次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讲起他正在做的App什么地方堵。
他一边让身边的设计师做着修改,一边感慨今年种种不顺:在苹果商店折腾了四次才上线、各种bug不断。
今年所有些开发运营都打乱了。
他一脸困惑,说自己倒霉到去卫生间也会把手机掉进来。
截稿前,当我问起他最新进展,他还主动邀请我去办公室再聊聊。
并约上了两个选车网的朋友探讨商业模式。
提前聊聊,也好看看如何和老李(李想)合作。
他口中的老李,正是当年与他一块被奉为创业榜样的另一个八零后。
我是个文静年轻人,只有文静年轻人才是个好的商品经理。
茅侃侃汇总了我们的职业历程,不谦虚地说。
但他也说10多年来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发生了不少变化。
目前,在赚钱和梦想面前,我会选择赚钱。
他说,以前总感觉梦想更要紧,但结果是到后来发现钱没赚到,梦想也无从谈起。
头几年,他通过写书赚了一笔够喝酒的钱,他挺开心,对我来讲商业就是你最后总得选择一个方法把钱赚了。
新的创业2011年年底,茅侃侃在咖啡馆结识了目前的合作伙伴郭洁青,郭所在的九州联宇主要从事传统的交通信息处置业务,为国内很多地图厂家提供B2B信息。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郭期望在地图服务范围拓界到B2C。
早年茅侃侃在年代美兆做真人CS时就接触到LBS,对基于地点的服务早已熟知。
但看到国内的玩好四方等LBS网站效仿foursquare却没找到盈利模式,他没敢贸然趟水。
和郭洁青的谈话给了茅侃侃不少启发。
他算算自己在北京开了十年车,但现有商品并不可以完全满足需要。
(交通)那个行业的人不是做商品的。
茅侃侃觉得,基于地方服务、智能城市和车联网的角逐现在还并不激烈,用户也没产生固定的用法模式,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他期望把握这个机会,通过互联网+和交通系统、汽车生产厂家进行深度整理。
2012年4月,茅侃侃带领10人左右的团队开始开发交通出行信息应用。
他的出发点是:路况信息服务是一种伪刚需,工具型App很难长期维系用户粘性,但却是非常不错的药引子;而基于交通出行工具延伸的服务才是刚需,业务延伸的空间大。
因此,他期望先塑造一个实时路况信息平台,做好种子用户的培育;然后整理线下资源,在后端即汽车生产厂家、保险公司等范围进行合作,塑造全系列的交通出行O2O服务模式,即基于同一个数据平台,衍生出一系列App:路况查看、出租代驾、拼车搭车、道路救援、修理汽车和保险服务等。
在茅侃侃的的设想中,这种轻应用、重服务、重后台的商品布局,不仅能够避开和角逐对手的正面攻势,还可以使数据间存在共享与关联关系,从而找到明确靠谱的商业模式。
想象非常美好,现实非常残酷。
他的团队做出的第一个实时交通路况应用什么地方堵(Jamper),从开发到上线就足足花了6个月,依据苹果商店的需要做了数次修改。
这个过程一度令茅侃侃感到崩溃。
总感觉命在其他人手里。
他说,除此之外用的语音软件磨合也不顺利,致使商品会遇见bug退出。
好在他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对商品苛刻的人,因此不断修改和打磨成了那段时间的主题。
别看我外表挺糙,但一直我最细心地发现商品里的问题。
茅侃侃说。
事实的确这样,在本刊记者试用什么地方堵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他都立刻通过微信给予解答。
商品有了,便是推广。
在App的浩瀚海洋中,不刷榜怎么样能崭露头角?茅侃侃只不过做了一些定向传播,譬如他觉得凭着我们的个人品牌和口碑传播可以带来不少目的受众,而选车网、weico等平台则可以带来一些小资用户的转化。
他定位的目的用户,男士是开头但不是主流,女人和小白才是将来:由于这部分用户在遇见交通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对事故、坏车、保险等问题有强烈的求助需要。
对于自己进军互联网+的第一个商品,茅侃侃的目的是年底覆盖15到20个城市,做好商品的纵深及服务布局。
谈盈利模式目前还早,目前的互联网+就像1999、2000年时刚有网络时,你总得等得起吧?对于现在我们的这份职业,茅侃侃坦言自己并不想太远。
他反问道:创业板排了多少个企业?有几个能上市的?在他看来,假如商品做得好,将来即便被腾讯如此的大公司回收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在纵横经纬创业中,他不再像此前几家公司中去做管理者,而是以产品研发为主,郭洁青负责平时经营。
那并非我的专长所在。
他说人能专注自己善于的范围最好。
他还举了自己好友李想的例子,他说李想的优势就是做管理。
在这方面,李想也给了他不少建议,做兄弟这已经足够。
茅侃侃说。
成长之困他渐渐认清自己,是在年代美兆做过管理者之后。
2009年离开后,茅侃侃历程过一段醉生梦死的日子。
那时候没啥事干,天天都在喝酒,也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
20岁出头被冠以亿万富青名号,让他领会到名誉和现实之间的迷失。
虚荣总会叫人找不到方向,到最后你会发现正负都抵消了。
茅侃侃说,幸好那个时候没微博,不然或许更找不到自我。
事实上,过去的过亿资产是他所在的年代美兆项目拿到的投资,他拿到的不过是有限的年薪和股权。
对他来讲,最大的收成则是那时认识了一些本在那个年龄和阅历没机会认识的人,这类人慢慢做成了朋友,能在需要的时候拉上他一把。
2011年,茅侃侃在自己关于职场技巧的书《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中写道:没什么创业故事是神话故事,更没什么创业人士是神。
我喜欢英雄二字,这合适每个正在创业路上的人,由于英雄也有悲情,但他们仍是英雄。
这是这个80后创业人士十年打拼的内心写照。
在投入互联网+创业之前,茅侃侃还有另一个相对稳妥的机会去腾讯,而他当时也和腾讯几个业务线谈过。
作为最早接触网络的一代,他非常遗憾当李想他们把泡泡网、选车网做得炉火纯青时,自己却一脚踏进了年代美兆这个线下项目。
目前,互联网+的机会他不想再错过。
和郭洁青的合作让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商业旅程,茅侃侃说,假如他的精力分10分,目前放9分在这个事情上,剩下1分留给生活。
在这方面,他最钦佩的人是开发出微信的腾讯副总裁张小龙。
他觉得目前最快乐的事是自己商品发布的那一刻。
茅侃侃的精力依然非常充沛,他活跃在微博、微信与QQ上。
白天他把我们的全部时间用在商品的开发上,晚上则是一直和十几年前一样泡咖啡店、卡拉OK或者夜场。
他还喜欢刺青,他对自己作为文静年轻人的评价是:这类人可能口味重,但内心都非常单纯。
穿西装的未必是好人,有纹身的未必是混蛋。
假如你说我是错的,那就证明你是对的。
这是茅侃侃的座右铭。
他说我们的上升星座和月亮星座是天蝎,特别矛盾,但合适做买卖。
合适做并不意味着会做。
茅侃侃觉得自己对商业的怎么看依旧不成熟,但他说我们的心志有不少改变,至少做商品不像原来那样着急了。
将来,他也只想做好商品。
所谓的商品,就是看你善于用哪种工具了。
在拍照时,这个露出刺青,扎着辫子的三十岁大男生一次次把沙发上的靠垫抱在怀里,在采访结束后他还特意发微信过来,问杂志上的照片能否用自己自拍的照片。
我是个没安全感的人!茅侃侃说。
Q:你幸福吗?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Q:你所看到的新趋势有什么?A:机器的AIQ:你期望身处的新商业文明是如何?A:就目前如此,其实挺好的。
我不期盼什么商业文明,最期盼法制完善,将人治的网站权重降到最低Q:你的商品或服务对世界有什么改变?A:这个话题太大,不求对世界有所改变,只求叫人们的出行变得更有乐趣和简单Q:你怎么样被全球化改变,又想如何改变世界?A:这么深奥的问题没想过,我想这应该是奥特曼的事业吧Q: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新世界?A:脏乱差,科技愈加发达,人愈加懒,心中的美好愈加少